1、孕早期(13周以内)服务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 。
(2)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 。
(4)对未发现异常孕妇的管理。
(5)对发现异常孕妇的管理。
(6)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
2、对孕早期妇女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哪些?
答:(1)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2)观察体态、精神等。
(3)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
(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3、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提供服务的机构是那些?
答: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4、无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督促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前往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相关随访。
5、孕中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4-27+6周为孕中期。在16-20周,21-24周医生做2次随访。包括:
(1)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产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3)对发现异常的孕妇,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及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6、孕中期需要转诊的高危孕妇有哪些?
答:孕妇自觉有(1)头晕、头疼、心悸、气短、多食、消瘦、易疲劳。
(2)阴道出血或腹痛。
(3)体重和宫高增长异常。
(4)胎儿发育异常。
(5)辅助检查异常。
7、孕晚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孕晚期(28周以后)。
(1)督促孕妇在怀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检查。
(2)医生对孕产妇开展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防治、合并症防治的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增加到医院随访的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8、产后访视的时间?
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 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9、产后访视服务有哪些内容?流程是什么?如何计算产后访视率?
答:产后访视是出院后一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的第一次产后家庭访视。
内容:(1)通过观察、检查、询问,了解产妇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的产褥期保健进行指导,对出现的母乳困难、产后便秘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佳、产后抑郁等问题,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4)通过观察、询问、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流程:(1)访视前电话预约。
(2)携带访视包。
(3)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
(4)进入产妇家,在接触母婴前,清洁双手。
(5)检查顺序先检查新生儿后检查产妇。
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 ×100%
10、产后访视时发现一些常见问题应如何处理?
答:(1)母乳喂养困难:如因为乳管阻塞并有痛性肿块、乳汁不足、婴儿吐奶和溢奶而引起母乳喂养困难,可以通过热敷和按摩使乳管通畅,增加哺乳次数,指导哺乳方法等进行处理。
(2)产后便秘:鼓励下床运动,多吃蔬菜水果。
(3)痔疮:适当多吃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4)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保持外阴清洁,鼓励下床活动,促进 分泌物及恶露排出,指导合理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访视时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11、产后42天健康应该检查哪些内容?
答:(1)产后42天的产妇到所居住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健康检查。如果生产时曾出现异常的产妇就到原来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和妇科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妇进行心理保健、性保健与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12、产后健康检查后该如何指导处理?
答:(1)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可恢复性生活。但如果产后检查发现恶露未净、会阴伤口有触痛、子宫偏大偏软、子宫复旧欠佳时,应暂缓性生活。
(2)生殖系统尚未恢复正常或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 者,需转至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有合并症的产妇需转至相关专科继续治疗;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