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信息

塑料笔帽险致命!盐城首例利用儿童ECMO成功救治10岁小学生

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 [ ] 浏览次数:

“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他好像吞了笔帽,他,他喘不上气了!”2月29日晚上,一对老人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跑进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呼救。

“气管异物引起窒息的患儿,立即进抢救室,快!快!立即联系儿科、麻醉科、呼吸科、胸外科到场抢救。”分诊台护士大声朝着抢救室喊道。

急诊抢救室内瞬间变得忙碌起来,一场多学科联合抢救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小轩(化名)下午放学前在学校玩耍时不慎误吞塑料笔帽,导致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家属立即将其送至盐城市一院急诊中心。情况危急,患儿转运至急诊抢救室时,血氧饱和度仅有50%,考虑异物误吸进入气管。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兰平迅速组织抢救,启动多学科紧急会诊流程。麻醉手术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杜海云第一时间到场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随后,急诊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心胸外科立即对小轩病情紧急会诊。患儿右肺呼吸音消失,考虑为异物堵塞右侧主气道,在深镇静、机械通气纯氧情况下患者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5%,但二氧化碳仍偏高,需尽快取出气管异物。儿童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文静实施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儿右侧气管内有一巨大异物,堵塞右侧气管开口。经纤支镜反复尝试,异物紧贴气管,取出困难,且长时间经气管插管处进行纤支镜操作容易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无法维持,长时间低氧血症可继发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一致认为立即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确保患儿风险降至最低。经口纤支镜取异物时,采取体外膜肺氧合供氧,可帮助患儿部分代替心肺功能,维持患儿脏器组织氧供,这样能解决纤支镜下长时间取异物时全身缺氧的问题。

与患儿父母详细沟通病情后,多学科专家团队迅速实施救治方案。急诊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建军带领团队启动ECMO救治程序。在ECMO支持下,患儿立即被转运至手术室。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扣东,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秦劼,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文静,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彦书等专家的通力协作下,最终,经气管插管纤支镜下将一枚长2cm、直径1cm的透明塑料笔帽取出,现场所有人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眠的监护室内,无影灯下置入的深静脉导管、闪烁变化的仪器数字、匀速旋转的血液滤膜……ECMO在静静地运转着。第二天,患儿的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血氧监测持续在100%,ECMO顺利完成使命,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赛暂时告一段落。经过ECMO脱机试验成功后,次日下午ECMO顺利下机。3月5日,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经鼻氧管给氧,各项监测指标处于平稳后转至儿童医院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人群主要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尤其婴幼儿,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者玩耍时口含有物品突然深吸气,非常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可引起幼儿呛咳、青紫、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幼儿气管异物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注意预防幼儿气管异物的发生。一旦幼儿发生气道异物,家长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应该立即争分夺秒,急送至医院治疗。对于短期内难以取出的异物或大量异物梗阻,可在ECMO辅助下取出异物。该例患者是我市第一例使用ECMO成功救治呼吸衰竭儿童。儿童ECMO技术对急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项技术首次成功开展也标志着盐城地区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