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信息

苏北首例!盐城市一院急诊医学科、介入科联合开展经颈内静脉单管双腔ECMO插管技术

发布日期:2024-02-29 09:15 [ ] 浏览次数:

近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陈建军专家团队与介入科朱兴龙专家团队携手完成苏北地区首例经DSA引导下的成人单管双腔颈静脉置管,成功为一例重症肺炎患者实施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单管双腔颈静脉置管技术,替代原有颈静脉、股静脉均需穿刺的置管模式,可减少股静脉穿刺并发症,精准三尖瓣灌注,从根本上解决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并能显著降低自循环率。

刘大爷今年70岁,身体一直很硬朗,近日因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被收入盐城市一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在连续高热不退、气管插管呼吸机高支持力度下,俯卧位通气仍无法维持氧合,需深度镇静镇痛才能部分缓解呼吸窘迫。危急情况下,市一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建军立即组织全科会诊,一致认为采取VV-ECMO辅助支持刻不容缓。但传统VV模式自循环率高,往往会影响肺替代效率。而刘大爷心脏功能正常,高自循环率的出现则会影响超级肺保护的实施。为此,院内快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病情,最终决定采用单管双腔Crescent插管为病人进行VV-ECMO支持。

单管双腔插管仅需在颈静脉植入单根导管,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减少再循环提高氧合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此外,联合股动脉置管可以起到呼吸、循环同时辅助的作用,对患者后期的康复及感染的预防控制均有潜在益处。同时,单管双腔VV-ECMO插管对置管操作及定位要求较高,如发生导丝没有正确进入下腔静脉,而进入心室或者心房内盘绕、或进入下腔静脉后误入肝静脉,则会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为保障病人安全及ECMO支持效果,双腔ECMO插管的置管及定位必须在DSA直视下完成。

介入中心内,医、技、护紧密配合,术中急诊医学科与介入科默契合作、精细操作,在DSA下反复确认,明确最佳灌注口深度及朝向,再次通过观察超声心动图colour模式下的三尖瓣口灌注流量,最终选取了灌注量最大值的位置成功实施插管固定。

ECMO转机后,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至100%,呼吸机吸氧降低至35%,镇静减量后,患者未再出现呼吸窘迫。在ECMO支持下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经过一周治疗,ECMO专家全面评估患者认为符合下机标准,成功撤机。在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病情稳定后便转至普通病房,2月6日,顺利康复出院。

此次救治过程中,急诊医学科、介入科强强联合,标志着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是目前提高诊疗效率和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新趋势。未来,盐城市一院将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