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明浩出席并讲话。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总结2022年和过去五年疾控工作情况,全面部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我市为全省5个交流发言的设区市之一,市卫健委副主任李军民以《严之又严 细之又细 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为题作经验交流。
2022年,我市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实现了主城区未封城、大型企业未停产一天、老百姓正常生活未受较大影响,是全省疫情形势最平稳的地区之一。
一、坚持“高位抓”。一是抓牢“国之大者”。市委书记定期点调,市长每周点调,分管市长密集点调,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市指挥部随时会商会办重要事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健全指挥体系。市县两级指挥体系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三是优化防控措施。发挥卫健专业优势和主力军作用,坚持每日研判机制,重点关注各地疫情输入来源、破防环节、风险点位,共下发137份具体操作性文件,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四是强化部门联动。及时研讨风险、通报情况、数据比对、信息共享;建立市、县、乡、村联动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一盘棋防控体系,凝聚起全市防控合力。
二、坚持“防在前”。一是数据核查严密。按照“见人、见码、见核酸证明”硬性标准,组织1718个“三合一”小组对涉疫数据逐一上门核实流调,每日汇总,日排日清。二是协查管控高效。强化“三公(工)”联动,按照事不过夜的原则,快速研判追踪密接次密接人员,做到“人数、人头、位置、管控情况”四个查清。累计协查管控13662人。三是报备管理全面。通过短信提醒、张贴海报、新媒体宣传、农村广播等方式,积极引导外省人员和有中高风险区城市人员主动向社区报备,第一时间落地核查管控。四是社区排查扎实。实施两轮敲门行动,全面摸清辖区实有人口、分布及职业、年龄等情况。统筹社会各界力量,持续深入开展社区自主摸排,做到应排尽排、应检尽检。
三、坚持“早发现”。一是做实“落地检”。在28个高速公路出口、111个国省干道平交道口设立核酸采样点,制定操作规程,采取“计算过路费”等方法,提高检测率。每日比对大数据、通报漏检率、复核补检数,力争“落地检”100%,同时扎实做好后续“落地管”工作,做到衔接有序、管控到位。二是做全“重点检”。及时调整“应检尽检”人员范围和检测频次,实行提级监管,动态更新本底数据。对未检人员进行弹窗提醒,每日统计通报漏检率,督促未检人员及时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三是做细“就诊检”。加强医疗机构入口管理,对所有就诊人员入院即开展一次核酸采样,重点时段陪护人员同步检测。四是做优“筛查检”。常态化运行487个健康小屋,设置57个24小时核酸采样点,组织开展压力测试、一周一检、三天一检等区域核酸检测。周边地市发生疫情后,邻近乡镇加密区域检测频次。
四、坚持“精准防”。一是外防输入不放松。闭环管理2112名入境来盐人员,检测进口货物和冷链食品样本105万份,派出108人次水路口岸卫生防疫专班驻点港口检查指导,严防疫情境外输入。二是货车司机闭环管。落实“一车一档案、一日一联系、一天一核酸、一趟一闭环”管理。重点地区货车严格落实来盐前报备,抵盐后“即查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措施。三是大型企业重点抓。30家千人以上企业设立科级干部“点位长”,制定防控主要责任清单,将122家重点工业企业货车通道视频监控接入市“城市驾驶舱”,实现在线监测。四是疫苗接种广覆盖。按照“政府找人、行业动员、卫生打苗”的要求,早打、快打、全面打,构筑起坚固免疫屏障,各项接种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五、坚持“快处置”。一是加强力量储备。高标准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级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96.65万管,储备隔离房间40609间。二是提高应急能力。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追阳流程,对每起本土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查补短板漏洞。三是高效处置疫情。一旦发生疫情,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三个统一”(统一政策、统一调度、统一收治)、“三个不过夜”(提级指挥不过夜、转运隔离不过夜、风险提示不过夜)原则,在最短时间内坚决果断扑灭疫情。四是同心抗击疫情。派出3700多名医务人员赴外支援,圆满完成11958名异地人员隔离任务,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