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问题逐步凸显,阜宁县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及《江苏省“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构建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健康养老新模式、新举措、新服务,全力促进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一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创建县老年医院。东沟中心卫生院按二级老年病医院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现已通过市级初评,年内拟挂牌运营。实施护理院提升。争取将瑞泰护理院提升工程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拟定实施方案,督促其提升到位,以便为入院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县人民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设置病床47张,2021年10月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传、帮、带”方式,提高全县老年医学科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是医养结合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实施养老护理院建设工程。2020年12月,陈良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设立养老护理院,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现场推进会推介“阜宁模式”;2021年硕集卫生院养老护理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22年陈集、三灶2家卫生院医养结合楼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在制度落实、药品管理、能力提升、安全防范和疫情防控等方面,推动《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和《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有效落实。派出8名医生、10名护士到省老年医院进修学习,组织20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参加全国医养结合人才网络培训。实施医养签约合作工程。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丰富医养签约合作内容,推动11家医疗卫生机构与辖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签约,其中10家镇区(街道)敬老院设置医务室,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辖区养老机构规范签约率100%。
三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从文化、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适老政策,切实解决老年人在智能技术就医方面运用上的困难与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务。全县19家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中县人民医院被评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围绕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出行等服务保障,扎实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切实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与水平,全面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阜城街道林海社区创成全国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开展为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活动。各基层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单位积极创新和改进为老服务方式,开展为老服务岗位创优、争当岗位能手和服务标兵活动,县人民医院、县老年公寓、县公交公司积极创建市级“敬老文明号”。
四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持续改进。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促进。每年开展与主题相适应的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重阳节开展老年健康知识科普、医疗专家服务进基层等系列活动。积极做好老年预防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口腔健康科普、公益、能力提升等专项活动,提升老年口腔健康服务。优化健康体检内容。落实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体检着重在规范服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能力,今年65岁以上老年人已健康体检6.9万人。关爱老年心理健康。在金沙湖街道沙岗居委会设立老年心理关爱点,全面启动老年心理关爱行动,了解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以精神关爱项目为载体,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健康养老长足发展。
五是老年人关爱服务用心用情。实施老年人健康动态管理。推进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与31555户、74246人实施签约,由家庭医生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老年人健康更有“医”靠。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强公益宣传,营造全社会帮老解决运用智能技术良好氛围。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培育“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运用智能技术培训,今年已培训2700多人次。保障老年人权益。在县老龄委及各镇区(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老年人及时就近寻求法律援助,重点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着力在涉及老年人的婚姻、继承、赡养、住房等领域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严厉打击遗弃、虐待、欺诈、侵害老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涉老案件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知识宣传和消费警示教育活动,全面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