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信息

滨海抗疫一线的健康守门人记事

发布日期:2020-02-27 09:18 [ ] 浏览次数:

有这样一群人,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他们没有退缩,毫无怨言的走上了防控第一线。在交通卡口的医学留验、密切接触者的寻访、消毒工作的实施与指导等疫情防控关键环节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担负起健康守护的重任。他们是普通的乡村医生!他们是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行走在最前沿的“抗疫”突击手

“怕,怎么能不怕,我也是普通人,但作为一名医生,如果连我都不敢上了,群众还怎么相信我们!”说这话的是五汛镇渠南村乡村医生沈为华。我县确诊的第2例输入性病例就是他在外来人员居家医学观察中第一时间发现的,这个病例的发现才是真正意思上“早发现”,这个“早发现”杜绝了我县二代病例的发生。在居家医学观察对象被确诊后,他自觉的进行自我居家隔离。在隔离观察期间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村卫生室的工作,每天与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并给予健康指导。

疫情不退我不退

大关村卫生室医生孟吉芳现年60岁,但仍和年轻人一样,上户摸排信息,做健康监测、健康宣教,从未有过怨言。今年也是他从医的第40个年头,他几乎为村里的每个人都看过病,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孟先生”。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孟吉芳就背着他的药箱在村里挨家挨户地上门测量体温、询问返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宣传防疫知识等。村民们由衷的说,“以前生病了是孟先生来,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还是孟先生来,他来,我们就安心了!”

基层抗疫“铁娘子”

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她,被领导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铁娘子”。当她看到越来越多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时,就再也坐不住了,她向领导主动请缨:“把我派到抗‘疫’的最前线去吧!”

潘医生所在的坎北街道企业多,在此地租房子的外地人员也多,此外还不停地有人返回滨海,甚至有些返滨人员因为不能外出而情绪激动,这些复杂的情况给潘医生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铁娘子”也有柔情的一面,每当这个时候,她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进行防控知识宣传,隔离期满后,她会第一时间将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送到被隔离者家中。

我必须和咱们老百姓战“疫”在一起

每天天黑之前,殷爱玲都会背着40斤重的消毒液,在辖区的主干道和小区广场喷洒,一天下来用了5、6桶。

“自抗疫工作开始,白天上门摸排登记武汉返乡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群众测量体温、社区消毒,晚上统计数据,有时候忙到凌晨三四点就索性不睡了!”不过看到村民们解除观察后露出的笑容,她很开心:“他们没事我也就放心了!”

咱们乡村医生,就是要做群众的身边人

她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后,为50多位返乡人员早晚各量一次体温,并对他们的房屋内外和车辆进行消毒。每次量完体温离开时,她总是不忘叮嘱老百姓,“勤洗手,加强锻炼,房间要开窗通风,不随意外出!有任何问题直接打我电话,我随叫随到的!”

她笑着说,“虽然很累,但令人欣慰的是,所有返乡人员都自觉居家隔离,村里的百姓也都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并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良好习惯。”

在基层防疫一线,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沈为华、孟吉芳、殷爱玲、潘虹、李杰一样的乡村医生。他们用双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奋不顾身走进被隔离人员家中;他们听从命令,不计得失……

他们虽在勋章之外,却在故事之中!正因为他们的坚守,疫情防控“防火墙”才更加坚固!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