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信息

毫厘间的生命奇迹!盐城市一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高难度脊髓内肿瘤切除术

发布日期:2025-09-26 09:47 [ ] 浏览次数:

在密布的中枢神经上“动刀”,犹如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这不仅是技术的极限挑战,更是对生命禁区的勇敢探索。近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郭俊专家团队完成一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显微切除术。该例手术是我市首例成功施行的脊髓内肿瘤切除手术,填补了我市神经外科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守护患者生命中枢增添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隐匿的脊髓"炸弹"带来危机

两个月前,张奶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走路像是“踩棉花”,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能确诊。经熟人介绍找到盐城市一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郭俊,希望能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张奶奶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磁共振影像等,发现致病“元凶”竟是其颈部脊髓内潜伏的一颗长约3cm的室管膜瘤!这类深藏于脊髓中央的肿瘤,传统手术致瘫率高达30%,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终身无法脱离呼吸机。“脊髓内肿瘤切除术难点在于:需切开最大直径仅1-1.2cm的脊髓,即使在最大倍数的显微镜下,也很难分辨清楚肿瘤与脊髓界面,术中一旦损伤到在显微镜下都‘隐身’的传导束,极易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呼吸衰竭。”郭俊介绍道。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和预后分析,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郭俊专家团队反复商讨治疗方案,最终决定在电生理监测下行脊髓内肿瘤切除术。

毫米级战场上的技术突围

手术最主要的目的是脊髓功能保护与恢复,在保护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安全分离肿瘤-脊髓界面尽量全切肿瘤。由于肿瘤生长在脊髓内,所在区域部位深、暴露困难,脊髓稍受挤压或碰撞即可造成永久性的障碍,面对手术“禁区”,盐城市一院神经外科联合影像科、麻醉手术科、电生理团队启动MDT攻坚:术中C臂机精准定位病变节段,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全程监测神经传导束的功能,在显微镜高倍术野下,沿肿瘤-脊髓界面进行精密分离。最终,在直径仅1cm的脊髓核心区,历经4小时精细操作,实现肿瘤全切。术后1天,康复技师介入床旁进行肢体评估,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零损伤;术后3天,在助力下站立训练;术后7天,张奶奶能搀扶行走20米,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好转。日前,张奶奶已顺利出院。

揭秘脊髓内室管膜瘤

脊髓内室管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胶质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好发于颈段、脊髓圆锥及终丝区域,其年发病率约为0.93/10万。由于通常生长于脊髓中央,室管膜瘤往往较早出现髓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行走不稳、肌力减弱以及相应区域疼痛。因为这些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常常会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腰椎病,导致延迟诊治,加重病情。大多数室管膜瘤属于WHO Ⅱ级低度恶性肿瘤,但进行性增大的肿瘤会直接压迫脊髓内部的上行及下行传导束,这些传导束均和肢体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相关,轻微损伤就会导致感觉障碍,甚至诱发呼吸衰竭或瘫痪。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及早手术,尽可能完整切除病变,以消除或减轻对脊髓的压迫,阻止神经功能障碍的进一步发展,争取神经功能恢复,带来治愈机会。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