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基层信息

Science子刊发表!盐城市一院与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甲氨蝶呤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新用途

发布日期:2025-07-03 08:56 [ ] 浏览次数:

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张素林团队、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耿炜团队于Science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一区,IF:15.8)联合发表了题为“Methotrexateexertsantitumorimmuneactivityandimprovestheclinicalefficacyofimmunotherapyinpatientswithsolidtumors”的研究论文。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瑞瑞、盐城市一院委培博士生王蓓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张素林副研究员、盐城市一院放疗科主任耿炜为本文的通讯作者,盐城市一院病理科主任胥传海、心胸外科主任孙健为本文的署名作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总体有效率仍然有限。该研究发现,甲氨蝶呤可通过抑制ENPP1的催化活性从而激活STING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甲氨蝶呤能够显著增强放疗联合PD-1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基于前期在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盐城市一院放疗科耿炜团队牵头开展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评估甲氨蝶呤联合放疗和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初步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口服低剂量的甲氨蝶呤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在安全性方面,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并未加重放疗/免疫治疗的已知毒性。此外,机制研究发现,达到部分缓解的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α/β/γ等免疫刺激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其临床疗效与免疫激活状态有关。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甲氨蝶呤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激活特性,明确了其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潜在临床价值,为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医学发展和专科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该研究源于AI技术在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药理机制的研究。随后,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该药物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成果的发表,体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更推动了医院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未来,盐城市一院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临床转化,为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水平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关闭